最新消息

自立安老! 別讓身障者家庭失能

媒體報導

2020-10-23

 

TVBS 記者 黃星樺 / 攝影 顏睿陞 報導 2020/10/22 

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統計,全台每294人、就有1人為腦性麻痺者,但支撐一位腦性麻痺患者,不僅需要家庭支持、還有社福機構的協助,「分享愛無限」專題,將帶您走進台南漁光島,深耕在地46年的瑞復益智中心,服務小從兩歲、大到達六十五歲的身心障礙者,學習自立生活、甚至能參與生產,從雙手向上的被幫助者,變成雙手向下的給予者。今年在疫情衝擊之下,瑞復益智中心例行捐款減少了15%、增建憨老園區計畫,還有1400萬缺口,TVBS帶您深入了解,他們的努力與困境。

腦性麻痺病友母親:「自己找20塊。」 手工蔥油餅飄香是饕客填飽肚子的點心,也是腦性麻痺病友媽媽,扛起生計的盼望。 腦性麻痺病友母親:「差不多中午,一點多就出來,可是事前準備很多,早上差不多,四五點就要起床,這個還要挑蔥還要切,因為我們都是手工。」 丈夫中風失業婆婆失智,三十年前誕下雙胞胎兄弟,病魔挑中小兒子秉恩,出生確診為腦性麻痺,右側重度偏癱,缺乏語言能力,智力停留在七歲,等秉恩喚一聲媽媽,等了三十年。 腦性麻痺病友母親:「媽媽,我頭一次聽到叫,聽到他叫媽媽,因為你養了30幾年的孩子,他頭一次叫你 ,你會覺得很感動,我就在廚房偷哭了一下,原來秉恩也長大了。」一聲媽媽,勾起百感交集,過去媽媽認為秉恩,是得扛一輩子的重擔,現在成為支撐家庭的力量。

秉恩拖著一拐一拐地步伐,開始當起「家政夫」。

做完清潔工作後,父子倆親密時光才要開始。 秉恩拖不方便的右腳,展現飛快速度,爸爸在後頭苦追,說是散步,父子倆比較像是競走,秉恩宛如爸爸的教練,督促復健提升肺活量,但是時光倒轉回十年前光是要照顧秉恩,得費全家之力,一切的改變,從漁光島開始說起。

 

瑞復益智中心輔導員:「哈雷路,哈雷路。」

海浪與潮汐更替,伴隨聖歌在漁光島飄盪46年了,默默在地耕耘的瑞復益智中心,服務在地小從2歲,大到65歲身心障礙者,腦麻病友秉恩也是這的一份子。 主播黃星樺:「手工的驅蚊艾草條,還有一包十塊錢的小彈珠,這些東西對一般人來說要包裝操作其實並不困難,可是對於這邊的智青,還有同學們來說,他們的進步卻要,以『年』計以『季』計以1個月計,每一天都要努力的練習,微小的進步才可以做出商品,他們希望從被『照護者』,而成為『生產者』,這一些小小商品,對於他們來說是成就感來源。」

瑞復益智中心啟能組組長杜啟源:「一般我們(智青)都是,手心都是向上,那當他做代工時候,他的手心向下。」 秉恩在這一步步學習自立,但這樣的小型機構在今年面臨危機。

瑞復益智中心主任李雪瑛:「(疫情)自己沒有辦法吃,有沒有辦法去幫忙別人,對我們的狀況會再往後。」 瑞復益智中心主任李雪瑛:「現在我們感受到的,是已經相差15%的捐款。」 類似瑞復益智中心的中小型機構,仰賴如民眾幾千幾百小額善款,而疫情下別讓身障者家庭,失去這份力量與身障者自立在地安老的機會。